|
宗師-鄭天熊于太極拳術的技藝推廣,他無愧于大師; 于太極拳術的實用性探究,他無愧于“宗師”; 可他一概不受;他就是——師傅鄭天熊。 中山日報采訪了旅港鄉親鄭天熊先生,我們的敬意頓時而生,不僅僅是他于太極拳術的執著,為弘揚國粹的貢獻;而是他技高品更高—— 拳冠國際華人擂台賽 在香港乃至整個東南亞的武術界,提起鄭天熊,無人不曉,人人敬重。 鄭天熊先生是三鄉鎮人,少時曾在村裏練習洪拳,及長,赴港謀生時師從族叔公太極名家鄭榮光練太極拳,苦練之余,雖深感太極對強身健體的益處,但亦心存疑慮,太極拳是放松、放慢練的,如遇到暴徒襲擊,這種軟綿綿的拳術能應付嗎?自此,他苦練精研,遍訪名師,逐漸感悟其中之奧妙,終得大成,被譽為“實用太極宗師”。 而使鄭天熊先生名聲大振的,當是1957年在台北市舉辦的台、港、澳國術比賽大會上。其時,他率領香港的70多位武術界朋友前往參賽,結果比賽時,他打贏了已獲台灣武術比賽“三連冠”、在武林名聲頗高的余文通,這不僅使他名震港澳台,也使人對太極功夫有了新認識。他還曾于1969年、1973年、1976年、1980年數度率領香港武術團前往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參加國際華人擂台賽,屢次奪魁。特別是1980年在馬來西亞舉辦的第五屆國際華人武術擂台賽上,他的弟子唐戚達、唐志堅分別奪得超重量級、中量級兩個冠軍,再次揚威武林。其時,我國駐馬大使葉成章親自向他頒獎致賀。 技授四海弟子逾十萬 桃李滿天下,是鄭先生于人生的一大快事,也是于社會的一大貢獻。1950年創立鄭天熊太極學會,1972年,他與門人創立以服務社會為宗旨、非盈利團體香港太極學會,弘揚國粹;1976年初,香港教育司為使市民在公園學太極拳,強身健體,舉辦清晨太極班,又請他為師資訓練的教練……對此,有人說,你門徒甚衆,現在您免費教人,豈不是自斷財路?鄭先生說,我把這事做好了,提高了太極拳的影響力,想學者就更多了,利國利民也利己,何樂而不為。據不完全統計,後來參加太極班學習的香港市民達幾十萬,此事也成為港府為市民所稱道的事,鄭先生的無私奉獻自是一大貢獻。 鄭先生不但在港致力于推廣太極拳,還遠渡重洋,多次赴歐洲、澳洲講學;同時,有20多個國家的習武愛好者來投身門下,學習太極拳,其中不少學成歸國後也教授太極拳,將太極運動推而廣之。鄭天熊先生對祖國太極拳運動十分關心,曾多次率弟子回內地與太極拳界交流,1980年,應國家體委的邀請,鄭先生訪問了北京,當時國家體委負責人李夢華充分肯定了鄭天熊在提高太極拳競技水平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貢獻,並請鄭先生專門為如何推廣太極拳,提高太極競技水平撰寫一專題報告,供國家體委參考。 香港的“萬人太極大彙演”等盛大活動的成功舉行,鄭先生及他創辦的太極總會功不可沒。 創會著述弘揚國粹忙 鄭先生在故鄉投資興建的太極山莊的練功室內,我們看到了《鄭天熊太極武功錄》等多本著作,也是太極高手的鄭太太告訴我們,師傅為了推廣太極運動,不僅創辦習武會社,還將多年練功心得體會認真總結,反複研究,書寫成多部書稿,供愛好者學習。為了方便不同層次的習武者所需,他出版收錄了親自演式太極拳圖譜的《太極拳述要》,供初習者學習;出版了《太極刀劍槍》、以及積50余年經驗之大成的《太極武功錄》,供精習和研究者所用…… 著書立說,對一個才上幾年學、終生習武者而言,實在是不可想之事,而鄭先生憑堅韌不拔之志,曆經數年,潛心著作,終于有所成就。他為了將多年來習太極拳的心得公諸于衆,正與弟子合作,撰寫一本新著《太極拳功三百問》,這種生命不息,著書不辍的精神,實在令人肅然起敬。 助教敬老樂為公益事 弘揚國粹,鄭先生矢志不渝;愛國愛鄉,他也是見諸實處。改革開放之初,他即返鄉興辦公益事業,並廣泛發動境外鄉親參與。1979年9月始,他捐款100多萬元,修建學校、敬老院、自來水工程、圖書館、遊泳池等。特別是敬老院的興建,他說是最令他開心的一件事,因為當時家鄉集體經濟還很窮,一些孤寡老人衣食住行能做到無憂不容易;而他能為家鄉的老人家辦成這件事,很有意義,因而,就是傾身家也值。 于公益,他不但出錢,而且事必躬親,力求有好效果。在20世紀80年代初,捐款百多萬,並非小數目,而不是富有生意人的鄭先生如此更為難得;省民政廳授予他“公益事業熱心人士”實在是名副其實。 |